盛丰儿童教育网

盛丰儿童教育网

孝义历史典故|庞涓成霸业

佚名 62

庞涓成霸业

战国时期,有个闻名的魏国大将军叫庞涓。他是何方人士?全国性的古史中都无记载。倒是乾隆《孝义县志》载:“县城南关有庞涓宅,后改颐正庵"。92版《孝义县志》载,下堡镇有个庞沟村,"该村有一天然洞穴,据传,战国魏将庞涓曾在此洞栖息,习称庞涓洞。以洞为界,分为前后两村。"据此,传说庞涓不仅是孝义桥南人,而且曾带兵路过孝义。关于他的历史,人们受文学艺术中"庞孙斗智"故事的影响,对他停留在“志大才疏"和"嫉贤妒能"上。那么究竟真正的事实是什么呢?

PANGJUAN CHENG BAYE

一师两徒

话说公元前365年,魏国平周境内(据史资记载,孝义也属平周)有个习武之人叫庞涓。一天,他听说云梦山中,有个叫鬼谷子的世外高人在收徒教授兵法,便辞别老母上山拜师去了。

这鬼谷子叫王禅,道号玄微子,其额前有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他是当时天下著名谋略家、兵法家,精通百家学问,因隐居云梦山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常入山修炼,深谙道法,神妙莫测。尤其是兵学,六韬三略,布阵行兵,变化无穷,鬼神不测。鬼谷子为了光大自已的绝学,寻访有造之才。此时,他见到了庞涓上山而来,看了他的面相,听了他对天下形势的看法后,认为他是有用之奇才,遂收为入室弟子,悉心教授。庞涓本是聪慧之人,又经鬼谷子点化,技艺很快出类拨萃,成为鬼谷子最得意的高徒.

在鬼谷子众多门徒中,庞涓有个师兄叫孙伯灵。孙伯灵本是孙武子后裔,他对家传兵法视而不见,反倒对鬼谷子的纵横术情有独钟。他投在鬼谷子门下已有多年,一半为徒、一半为佣。自从庞涓上山,明显感觉到师父对待自己和庞涓不同,不由心生嫉妒之心。为了赶走庞涓,他心生一计。买通山下一无赖小人,上山对厐涓谎言其母病危,让他即刻回去。

庞涓是个大孝之人,听母病危后泪如雨下。立即禀告鬼谷子央求下山探母。鬼谷子虽十分不舍,但也为庞涓的孝心感动。遂私授他的绝世用兵真经《本经阴符七术》。且告他用心领会,但秘不外传。孙伯灵探知消息后,在庞涓下山途中截住他。花言巧语地想骗去鬼谷子给他的真经。但庞涓言"师命难违",终不向其透露。从此,孙伯灵埋下了对他的仇恨。

结怨起因

庞涓回家后,只见老母并非病危,但她年迈体弱,无人照料,也确实不行。为此,他彻底打消了再上山学艺的念头,一边在家侍奉老母,一边继续研习兵法。而且在研习鬼谷子真经的基础上,写出了自己独道的《庞涓兵法》。其书传出后,一时轰动天下。据说,后来岳飞就是从古墓中得到凌乱的《庞涓兵法》竹简,并根据其法,训练成了岳家军,还将《庞涓兵法》竹简重新整理成书,以至人称《武穆遗书》。

再说魏惠王看过《庞涓兵法》后,对庞涓佩服之至,盛情相邀。然而庞母自感自己已时日无多,不能舍其故土。又一年后,庞母撒手人寰。魏惠王闻讯,亲率文武赶往故都,亲自为庞母主持了葬礼。葬母后,庞涓遂被魏惠王被封为魏国大将军。魏军在庞涓的带领下,征韩伐赵,讨秦抗齐,屡战屡胜。魏国终于称霸诸侯。庞涓的军事才能也独霸列国。

再说厐涓的那位师兄孙伯灵,听说庞涓当上了魏国大将军,特地赶来投奔。魏惠王因其是庞涓师兄,便让其做军师,协助庞涓。不料,孙伯灵却在魏惠王与庞涓之间用起了纵横之法,想先离间魏惠王与庞涓的关系,伺机取而代之。但是,庞涓在魏惠王心中的位置,是不容任何人否定的,更何况孙伯灵是庞涓的师兄。因此魏王对他充满了鄙视,只是碍于其与庞涓的关系未做表露。

这天,孙伯灵又在魏王面前对庞涓进行攻击,甚至含沙射影魏王。魏王的怒火终于爆发了,传令立即将孙伯灵杖毙,庞涓连忙求情,魏王不允:我在为你除害,你求的什么情?庞涓再三求情说:无论如何不能让同窗师兄因自己而死,希望魏王能放孙伯灵回齐国。惠王想,我曾有恩于齐王,即使把他放回齐国,他也掀不起啥浪。想到这里,惠王答应了庞涓的求情,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饶,便对孙伯灵处以膑刑,并责令他以膑为名,永记此事。自此,孙伯灵改名孙膑。他回到齐国后,投到将军田忌门下做了一名门客。从此,孙、庞二人各自为主,两国在战略上的合纵连横和战术上的排兵布阵,展开了对决。

围魏救赵

一次,赵国出兵魏的属国卫国,庞涓带领八万魏兵“围赵救卫”,围困赵都邯郸。赵虽与韩为盟,但弱小的韩难救邯郸之围,赵只得求救于齐。齐举棋不定,齐宣王召回田忌相商,田忌觉得魏既然已经与韩、赵为敌,齐出兵应有胜算,随决定救赵。田忌知其门客孙膑为魏大将军庞涓师兄,更知其为何改名孙膑,还知其不但熟知庞涓在战术用兵之长,且熟知庞涓在战略上纵横之法之短。随举荐孙膑为军师。孙膑为报膑刑之仇,穷尽浑身解数,诱田忌定了围魏救赵之法。

围魏救赵之法是指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然而滑稽的是,赵国实际上并未得救。即使面对齐国的进攻,魏军依然攻破邯郸。实际上,孙膑的围魏救赵并未成功。围魏救赵的前奏是,赵国入侵卫国,魏惠王以庞涓为上将,率领10万大军讨伐赵国。如果孙膑的计划是围魏救赵,那么庞涓就是要围赵救魏。凭借着庞涓出色的军事才华,赵军溃不成军,魏军很快兵临邯郸城下。这时候齐国才采取围魏救赵的策略,进攻魏国。可是直到邯郸城破,庞涓才回师对抗齐军。桂陵之战前的平陵之战,齐军被魏国地方兵轻易打败。可是庞涓知道这是孙膑的诱敌之计,没有理会,依旧按兵不动,没有增兵平陵,避免了主力被齐军引诱。齐军没办法,只好铤而走险,作出大举进攻魏都大梁的阵势,并且在桂陵设置埋伏,就待魏军上当。庞涓知道齐军的阴谋,但是又不得不救,齐军攻其所必救的计策的确巧妙。庞涓选择主力继续按兵不动,只派少数部队去支援。桂陵之战不久以后是襄陵之战,庞涓保留下来的主力在襄陵大败齐卫宋联军,迫使齐威王求和,赵国则割让出大片土地才收回邯郸。所以,"围魏救赵“的结果是既没有救了赵,又没有伤及魏军主力,反被拖入了韩、赵、魏连年的局部混战,因此,田忌从此被齐王打入了冷宫,孙膑也不知所终。

公元前341年,魏惠王欲以庞涓为将军伐韩,庞涓认为不可行,力阻出兵,并拒绝带兵,随即被削为士卒,随太子申为将军伐韩。韩向齐乞援,齐以田盼为将军救韩。魏、齐战于马陵。当时庞涓并未要求走马陵道追击齐军,而是太子申一意孤行,结果中了埋伏。庞涓为了救太子,明知无力回天,但舍身前住。在敌人重重包围下,他身受重伤,拨剑自刎,令敌人胆寒。

对这样一位大忠大义的大将军,尽管历史上误解很多,但终有翻案之时。民国大史学家王国维有一本《古本竹书纪年辑校》,校正了《史记》中战国史事的一些错误。《竹书纪年》是魏国官方纪年史,这本上起夏代,下迄魏襄王二十年(前299)而久埋地下578年后才被发现的纪实史书,比《史记 孙膑传》更具本源,所以更准确、更权威。

1972年山东出土了《孙膑兵法》。书中,孙膑称庞涓为"庞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可称“子”者即为圣人,尤其出自对手之口,更突显庞涓这位文韬武略的将军,在诸子百家中,占有一席之地。当然,在孝义古城历史人物中,庞涓无疑也是不应当被人遗忘的。

正是:

千古奇冤一大将,

庞涓霸业展宏图。

为国征战身先死,

历史春秋应重书。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