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阅读唐朝的笔记小说《酉阳杂俎》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充满了既视感的故事。大体内容如下:
在秦汉二朝之前,有一位吴姓洞主娶了两位妻子。其中一位妻子早死,留下一名女儿,名叫叶限。叶限聪明伶俐,擅长淘金,深得父亲的喜爱;但在父亲死后,叶限受到后母的虐待,后母经常要求她到危险的地方伐木,或者到深水的井打水。一天,叶限得到一尾两寸长、金色眼睛的金鱼,并带回家里饲养。金鱼一天一天的长大,只得把它放到池里饲养。只有叶限每次走到池边的时候,金鱼才会浮上水面伸出头来。
叶限的后母骗了叶限的衣服后,穿上它走到池边,然后杀死了金鱼,并把它烧来吃。叶限发现金鱼不在池里,放声大哭。忽然,天上神仙降临,安慰叶限,并要她把鱼骨堀起,藏于家中;如此,向它祈祷的愿望都能实现。于是叶限得到金银珠宝与华衣美食。
到了某个节日,后母参与盛会,她吩咐叶限在家守着果树。叶限待后母远去后,亦悄悄跟上,还穿上翠绿色的纱纺上衣和一双金鞋子。后母所生的女儿认出了叶限,后母看见叶限后亦起疑心;叶限害怕被她们发现,便匆匆回家,途中遗留了其中一只金鞋子,由其他洞人所捡到。后母回家后,发现叶限抱树而睡,便没有追究。
一名洞人把金鞋子带到洞穴附近的强大岛国“陀汗”国售卖。国王得到金鞋子后,命令左右试穿,却没有人合穿。于是国王命令全国的妇人试穿那只鞋子,发现她们全都不是那只鞋子的主子。那只金鞋子轻如羽毛,穿上它踏在石上也不会发出声音。陀汗王认为洞人是抢回来的,便把他禁锢起来,但对之拷打后也无法得知金鞋子的来历。
国王把金鞋子弃在路旁,并到处派人到人们的家里搜查,如果搜出另一只金鞋子,就将家里的人捉拿。陀汗王在室内找到叶限,并发现她能够穿上金鞋子,人们都相信她就是金鞋子的主人。由于叶限的一身打扮和举止都美若天仙,国王便娶她为妻,并与叶限带着鱼骨一同回国。而叶限的后母及异母妹妹则被飞石击中而死,洞人为了哀悼她们,就把她们埋在石坑里,并命名为“懊女冢”。以后的人更会在冢前进行祭祀,而该处亦成了求女的地方。
陀汗王回国后,将叶限册封为王后。回国后的第一年,陀汗王非常贪心,常常向鱼骨祈求财宝,虽然都如愿以偿,但是到了第二年,鱼骨就不灵验了。国王把鱼骨葬于海岸,以珍珠遮掩著,并以金银围着墓穴。之后,陀汗王出征讨伐作乱的士兵时,打算将那些金银珠宝都用作军饷,但那些金银珠宝都在某一天晚上都被海浪冲走了。
相信稍微阅读一下,就能发现,这不就是《灰姑娘》的故事吗?没错,这个故事和灰姑娘高度相似,但是西方类似的故事,出现在17世纪,最早开始流行的版本是1697年法国人夏尔·佩罗所写的《鹅妈妈的故事》中记载的《Cendrillon》,后来在1812年《格林童话》中发展为享誉世界的版本。中国的灰姑娘则是写于公元803-863年之间,比西方记载的版本早了接近一千年。
广西传入说
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先生20世纪40年代在《译余偶拾》中提出灰姑娘的故事是在公元9世纪就传入中国。篇末记录故事的叙述者是邕州人,也就是现在的广西南宁,所以是从南海传入中国。
叶限的名字是灰的音译,灰在英语里是Asches,盎格鲁撒克逊语为Asecen,梵文是Asan,发音比较接近。至于有梵文发音的考虑则是因为印度在古代长期是东西方民间故事和传说互相传播融合的重要途径,很多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融合发生在印度。
当然这是杨宪益先生的个人观点,虽然角度清奇,但是目前学术界是存在争议的。
“灰姑娘型”故事在我国21个民族中都有流传,故事异文达70多篇,且大部分故事异文都流传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比如彝族的《阿诺楚》故事、纳西族的《土司儿子和阿寿命》、壮族的《达稼的故事》、藏族的《两对母女》等。因此有学者从这个角度,研究出截然相反的结论。
贵州起源说
马筑生通过研究认为:《叶限》故事产生于秦汉前的中国西南今贵州东南侗民族聚居地区,主要原因如下:
1、原文中“洞人”,即主要聚居在今黔东南地区的侗族。
2、邕州曾治后来称为“南宁”的地域。中国历史上曾两次设置的“南宁州”皆辖有今贵州地域:
3、吴氏是侗族望族;魏晋时期,南方之地泛称“南中”,特别指今云南、贵州地区;
4、原文中提到的海,如果是发生在贵州,肯定不是大海,在云贵川一带,湖泊一般俗称“海子”。(相信看过沙海或者鬼吹灯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这个说法)
5、侗族对“鱼”的崇拜,使“鱼”成为侗族民间歌谣、民间故事中的常见题材。
广西侗族
那么从贵州起源的传说,是怎么传播到欧洲的呢?
马筑生认为是阿拉伯商人成为了桥梁。在17世纪,精通波斯语言,专门研究古代文化的法国民俗学者彼狄斯·迪·拉·克罗依克斯访问波斯首都伊斯法罕(现代伊朗首都德黑兰)。他在伊斯法罕交了很多朋友,并结识了大僧正莫切里士。莫切里士知识渊博,著作很多,脑子里记忆着许多东方的民间故事,并不断地用文字对这些民间故事进行整理。莫切里士与克罗依克斯一见如故,很赞赏他的学问,与他长时间地交谈,同意他参阅自己的文字资料,研究自己收集的民间故事和自己从印度方言译成波斯文的一些民间故事译文。克罗依克斯将在莫切里士这里得到的一些东方民间故事译成了法文,这些故事中多有关于中国的故事,如《杜兰铎的三个谜》之类。所以马筑生推测是灰姑娘的故事也是因此传递到法国。之所以叫灰姑娘,反而是因为叶限的中文发音适合翻译为Asches,和杨宪益的看法正好相反。
那么根据马筑生的研究,灰姑娘的故事的传播路径为:“秦汉前”产生于中国西南今贵州东南侗民族聚居地区,晚唐时期经“邕州洞中人”李士元口述,由中国西南传入中国西部唐朝都城长安,被李士元主人段成式记载于《酉阳杂俎》续集卷之一《支诺皋·上》中。后来可能通过来大唐做生意的阿拉伯人,传播到了阿拉伯地区。17世纪时,在波斯首都伊斯法罕游学的法国民俗学者彼狄斯·迪·拉·克罗依克斯将其译介到法国。法国17世纪著名诗人夏尔·佩罗在1697年将其整理改写后编入其童话集《我的鹅妈妈的故事,或昔日寓含道德教训的故事》之中出版,“灰姑娘型”童话故事因此在欧洲广为传播。德国格林兄弟1812年和1815年出版了包括《灰姑娘》在内的两卷《儿童和家庭童话集》,使“灰姑娘型”童话故事得名并传遍世界。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学者斯蒂·汤普森称其为“全部民间故事中最著名的故事。”“灰姑娘型”童话故事成为流传最为广泛的一个民间童话故事类型。英国民俗学者玛丽安·罗福尔·考克斯的研究认为,“灰姑娘型”童话故事最早的书面记录,是公元9世纪中国民间故事集《酉阳杂俎》续集之一《支诺皋·上》中关于叶限姑娘的故事。
虽然现在还没有更充分的证据证明《叶限》故事经过阿拉伯人传递到欧洲,但是《酉阳杂俎》中的故事,从贵州侗族而来是比较可信的。家喻户晓的欧洲童话可能是中国本土产生,文化的交流和传播真是妙不可言。
参考文献
“灰姑娘型 ”童话溯源 -马筑生
中西叙事形态下的“灰姑娘”解析-关贝贝
灰姑娘的亚洲起源——广西壮族的故事讲述者[美]费伊·比彻姆
《译余偶拾》- 杨宪益
标签:
用户评论
哇!没想到《灰姑娘》这个故事竟然有中国的踪迹啊。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让我更想看看传说中的中国版《灰姑娘》是什么样子的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以为《灰姑娘》是西方的童话,原来东方也有着类似的传说。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发现真是让人惊喜无比!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灰姑娘》的故事情节在中国版本里会有什么独特之处呢?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中国的神话故事真的很丰富多彩。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没想到我国的民间故事在国外也有很高的知名度。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文化是没有国界的。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了这个标题,我更加期待那个东方的《灰姑娘》的故事了。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觉得中西方童话有很多相似之处,这次发现又证实了我的想法。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