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故事,几乎是每个父母会让孩子阅读的启蒙读物,它用浅显、生动、易懂的故事,培养了孩子的价值观。
然而近几年,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呼吁摒弃诸如《白雪公主》之类的童话读物。一位妈妈说:“白雪故事的女儿会害了我的女儿一生。”
这位妈妈认为,这类童话故事,虽然不像限制级暴力电影一般让摧残孩子的身心,但是却用了“温和”的方式,让女孩对自己的性别有所“偏见”。
白雪公主般的童话
让女孩对性别有所“偏见”
为什么白雪公主的故事会让女孩对自己的性别有所“偏见”呢?或许,我们重新读一篇《白雪公主》就知道答案了。
《白雪公主》讲述了一个天生丽质的女儿与一个为了外表美丽而不择手段的后妈斗智斗勇的故事。
故事中,白雪公主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她的聪明才智或者惊人的毅力吗?
并不是,她战胜后妈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她长得好看罢了。
你不信?感觉颠覆了三观?
那我们就从故事的原文来看看吧:
武士奉命去森林中杀掉白雪公主,然而看到“正在采花的公主,纯洁,善良,犹如天使一般”,于是不忍心杀她,并让白雪公主赶快逃。
读到这里,我们是否应该思考一个问题,一个“采花”的动作如何能说明白雪公主就是“纯洁,善良,犹如天使一般”的人呢?那么,武士让白雪公主逃跑的原因,或许只是因为她好看而已。
故事还在继续,白雪公主吃了毒苹果昏倒后,“邻国的王子正好路过森林,看到了玻璃棺材里美丽可爱的公主”,他知道事情经过后,“情不自禁地俯身吻了她”。
“突然,白雪公主从口中吐出了吃进去的苹果。原来是王子对公主的爱,使毒苹果失去了效力,公主也逐渐恢复了体温,睁开明亮的双眼。”
王子知道这件事情后,是出于什么原因让他会“情不自禁地吻公主”呢?或许,还是因为好看吧。
然而,这样的童话故事还不在少数。
△女生只用等待就能有幸福的故事只会出现在童话里
比如,灰姑娘,在家里被欺负,接受;
女巫帮她,接受;王子和她跳舞,接受;
王子找到她要娶她,接受,
从头到尾,她就没在哪件事情上采取过主动;
豌豆公主,她嫁给王子的原因,
只是她被一颗
垫在二十张床垫子底下的豌豆硌着了,
这哪里还是爱情应该有的样子?
这些童话故事无不告诉女孩子们“应该”怎么做——她们“应该”做家务、变美、被动地等待。
这样对“女孩应该如何做”下了定义的方式,无疑是对女性的一种“偏见”。
对性别有所“偏见”的
除了童话故事还有家长的教育
有人说,童话故事的剧情都是为了让孩子们更有想象力,没必要上纲上线地去探究是否合理。
剧情可以不去探究,但是,传递的价值观却一定要端正。
女孩子如果对自己的性别有了这样的“偏见”,那么,她们自我价值的发挥空间将会变得有限。
那么,为什么家长没有发现这种童话故事的弊端呢?或许,是家长们下意识地认为“男生天生比女生勇敢”、“女生就该文静和被动”。
这种“偏见”式的教育,让女孩子的人生少了很多可能。但是,这种天性论并无科学证明,这无疑是“男主外,女主内”等错误观念的变形。
把幼儿教育做到极致的瑞典的一家幼儿园为了改进教学方式,园长Lotta决定录下老师和孩子们日常互动的场景,探讨如何做得更好。
没想到,影片抓住了一个他们一直没有察觉到的细节——老师们会下意识地区别对待男孩与女孩。
以玩耍为例,老师会鼓励男生去操场玩,却让女生留在教室缝纫,似乎女生天生就是要持家、男生天生就该在外面闯;如果玩乐时受伤了,老师会温柔地安慰女生,但不准男生喊疼,只要求他们坚强一点,赶快回去玩。
在课堂上,老师会更频繁地请男生回答问题、给予更多的建议和指导,因此,男孩就拥有较多学习机会;而当学生有违反纪律的行为时,女生会更容易“被放过”,男生的过错却被放大。
园长Lotta为了将这种“偏见”呈现得更加形象,用了这样一张图:当我们认为“男生就应该……”、“女生就应该……”时,孩子的人生就失去了一半的可能性。
△比如,女生应该喜欢粉色,男生应该喜欢蓝色;女生应该是被动的,男生应该是主动的等等......
其实,这些认为女生“应该”怎么做的例子在中国也屡见不鲜:女儿理科思维不好,读文科吧;女孩抗压能力不强,找份朝九晚五的工作,能养活自己就行;女孩性格细心又顾家,最适合做全职妈妈。
而这一系列看似“保护”女生的行为,实则是一种对女性性别的一种“偏见”和歧视,会影响女孩的一生!
于是,园长Lotta决定丢掉书架上那些满是性别歧视的图书,为孩子们重新挑选儿童读物,类似《美女与野兽》这种强调“男女平等”的童话才会继续保留——故事中,女主角贝儿的专长不是做家务更不是打扮,而是思考和学识。她真正吸引野兽的不是美貌,而是独立、自信的人格。
对女孩最大的保护
是给她们更多可能
我们没有发现童话故事的“偏见”式价值观,是因为家长的教育观中也带有“偏见”,认为女孩是弱势的,应该被保护。因为家长认为女孩应该被保护,从而主动帮女孩做出了一些选择。
但是,对女孩最大的保护不是应该让她学会独立成长和主动追求幸福生活吗?
所以,家长们不妨用更多样的方式,给女孩们更多的可能:
让女孩去玩男生“应该”玩的玩具
让女孩玩耍比如磁铁,积木等动手类型的玩具,让女孩从意识上摒弃“女生应该如何,不应该如何”的想法。
这些动手类型的玩具,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在这样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女生,将来会更有竞争力,这才是对女孩最大的保护。
让女孩跟男生去户外玩耍,不弄脏绝不回家
在家长“偏见”的教育下,不少女孩对男生说话时会感到害羞,而这样会让不少女生失去社交能力。
所以,不妨大胆地让女孩跟男生说话,并去外面玩耍吧,篮球、足球,女生也一样可以参与。而让女生弄脏了才回家,可以培养女生“不娇惯”的性格。
让女孩通过努力达到想要的幸福
家长的“偏见”还包括“穷养男,富养女”,在这背后似乎隐藏着这样一个逻辑:男孩应该吃苦奋斗,女孩应该养尊处优等着好人来娶。
但是,这无疑是对女孩的一种伤害。这样教育下的女孩,或许只能生活在童话故事里,以为一切被动地等待就能有好结果。
然而,脱离了家长的保护,这些女孩却不知道该如何追求自己的幸福,也不知道什么叫做“付出”。所以,不妨用积分的方式,让女孩通过完成一项项任务,来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对女孩的保护,从来不是用我们的偏见为她们自动过滤一些她们“不应该”的事,而是让她们不再对自己的性别“有所歧视”,并认为自己有无限的可能性!
文 |Kyo
成都儿童团稿件,版权归成都商报所有
标签:
用户评论
这个观点可能从某些角度来看确实有道理,因为《白雪公主》这类传统童话中确实有一些情节和表述方式对于小孩的观点形成可能会产生不良影响。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家长们应该理解,在讨论《白雪公主》的故事是否适合孩子之前,其实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在传递这些故事时进行适当地引导。比如,强调勇气、爱与智慧的价值观。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任何文学作品都有其时代背景和创作目的,《白雪公主》虽然是经典童话,但也包含了“恶毒”、“复仇”等复杂的主题,家长可以通过后续的讨论让孩子理解这些元素。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个人认为,给孩子们看这类故事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在适当的年龄层。关键是要确保在观看或阅读后进行充分讨论。让孩子们了解到现实生活中的善良与邪恶、爱的重要性。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白雪公主》之类的童话故事帮助孩童们建立基本的好恶观,尤其是对于“美”和“丑”的定义,并且学习如何面对挑战,而这些都有助于他们的成长。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家长们可能过于敏感了。这类故事不仅是经典文学,它们还鼓励我们思考人性的善恶、勇敢与爱的主题。引导得当,孩子可以从中学到很多正面的东西。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白雪公主》这样的作品之所以受到全球儿童的喜爱,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它反映了人类普遍共有的恐惧和欲望,如对美丽的追求、对恶毒事物的厌恶等。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家长们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但是,我们也可以用这个故事来进行家庭教育。告诉孩子美丽并不代表一切,而且爱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白雪公主》确实蕴含一些对于自我认知和评价的影响,我们应该通过后续的情节让孩子学会分辨善良背后的真谛,并培养辨别能力以及积极的价值观。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在给年幼的孩子观看和讲述《白雪公主》时,家长应准备讨论关于善恶、勇气和接纳的对话,以帮助他们发展出更健康的心理调适。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故事中的角色可能会对孩子产生不同影响。重要的是教导孩子理解故事里的价值,并鼓励他们学习如何将这些价值观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同意,家长应该注意孩子对这类童话的接受程度。通过讨论故事背后的道德教诲和寓意,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人性。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在《白雪公主》等传统的儿童故事中,可以看到人类共同的情感:恐惧、悲伤、欢乐以及最后的胜利或解脱。这些是教育孩子的绝佳资源之一。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家长有时候将经典童话看得过于负面可能会削弱其作为教育工具的价值。适当引导和解释可以让孩子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并增强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这类故事可能包含让某些父母不安的内容,但它们本身就是人性和情感的反映。通过分享这些故事并讨论不同的层面,孩子能学习到更多。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白雪公主》提供了与孩子们建立连接和深入交流的机会。作为家长可以选择特定情节进行探讨,并以此促进家庭内的沟通和理解。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给孩子观看这类童话时要注意情境,确保他们能够从故事中获得正面的成长经验,比如通过对话增强道德认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于《白雪公主》这样的作品,在成人对孩子的引导下,可以转化成为积极的人生指导。关键在于如何与孩子交流,以及选择进行哪些讨论和反思。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