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案例分析题(本题共1小题,共15分)
某老师今天.上课的内容是新歌教学小红帽,上课伊始,老师首先请一-位学生绘声绘色地给大家讲了小红帽的故事。紧接着欣赏了动画片小红帽,大约用了15 分钟,接下来老师用听唱法和跟唱法学习了小红帽这首歌。带学生唱首之后,老师话题一转说。同学们唱的真好听,把森林里的糖果子都引来了,现在请大家聆听糖果仙子舞曲,并为小红帽这幅插图配上美丽的色彩,画上你喜欢的景物,比比哪个最能干,同学们纷纷拿出画笔兴趣盎然地画了起来。大约用了十多分钟。此时下课铃响,学生们拿着自己的话,快乐地走出教室。
请你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三维目标的达成效果,对以上教学行为进行判断,说明判断的依据,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参考答案】
三、案例分析题(本题共1小题,共15分)
该案例优缺点并存,应辩证分析看待。
优点:
1该老师课堂的做法符合《新课程标准》中“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教学理念导入环节采取故事导入及视频导入,从学生熟悉的内容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该老师课堂的做法符合《新课程标准》中“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的基本理念。学唱环节采取听唱法等,进行音乐实践,并让学生进行色彩及景物的创造,激发学生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
缺点
1.案例中的老师做法违背了《新课程标准》中“突出音乐特点”的基本理念。在导入环节视频欣赏时间过长,虽在关注影视综合,但在综合的时候时间过长会造成“偏离音乐课堂”的结果:创造环节也是同样问题,使得课堂总体偏离音乐。
2.该案例中老师的做法违背了《新课程标准》中“以教授为主,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教学建议。老师在整体教学中,一直是带领学生学习,并没有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进行培养。这样会减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改进建议:
1.调整视频欣赏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学科综合时要注意不能偏离音乐课堂。
2.在音乐活动环节,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编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合作能力。
课堂三维目标达成效果较为欠缺。
1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教师未突出体现本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内容。
2.过程与方法方面,较佳,整堂课在听唱法、创造等方法中进行,学生在快乐中进行学习。
3.知识与技能方面:在学唱环节,未突出重难点,音乐课堂应重点体现音乐学习内容。
四、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5分)
用河南方言读一读《编花篮》,体会方言和歌曲旋律的关系
课题:《编花篮》
年级:五年级
课时:一课时
课型:唱歌课
请完成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过程
【参考答案】
四、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编花篮》是流行于河南的一首小调,歌词内容描写了一群农村姑娘为上山采摘美丽的牡丹花,而巧手编制花篮的情景。曲调为齐声宫调式,较多地运用前倚音,使其显得情调轻松、风趣活泼、闲适愉快。整个曲调依照河南方言行腔,与与豫剧唱腔有明显的联系,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歌曲前五个短句每乐句为两小节,采用重复和变化重复的方法构成,后两个乐句匀为三小节,节奏紧凑,一气呵成。编花篮的曲调建立在七声音阶、调式的基础上。第六、七句加入了表达情感的衬词、衬句,因此,扩大了乐句的长度,变为每乐句六小节,与前五乐句形成了对比。第七乐句结束句综合运用了前面几个乐句的衬词“哪哈依呀嗨”使之具有了浓郁的河南梆子豫东调的韵味,散发着中原泥土的清香,深受人们的喜爱。
2.三维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创编游戏中让学生明白音乐来自生活,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体验聆听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提高学生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意识
(3)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达到背唱的效果。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歌曲中河南民歌的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甩腔演唱歌曲《编花篮》
4.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老师现场给学生表演一段河南豫剧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河南)
2.引导学生同老师一起学说河南方言,并将方言准确加入歌曲--起演唱,从学生生活中到处可见的典型河南话入手引出新课《编花篮》。
(二)教授新课
1.初听歌曲
(1)通过多媒体聆听音乐,并提前思考歌曲演唱的内容是什么。
(2)老师现场演唱编花篮,请学生找一找《编花篮》中是哪一句最具河南地方特色(那哈依呀咳)
2.学唱歌曲
(1)通过钢琴引导学生用“la”作音阶式的发声练习,并强调正确的演唱姿势。
(2)听老师范唱。体会衬词的作用。
(3)学唱甩腔,体会韵味。这句旋律是河南地方戏一河 南梆子中的甩腔。演唱时要注意首音加重,凸显豫剧的风格特点。
(4)带节奏的朗读歌词,并在歌曲中有意识加入甩腔的方式。
(5)讲解歌曲情景,每年的四月中旬,河南的天气特别晴朗,姑娘们约好去编花篮摘牡丹,姑娘们对看大山唱起了歌,大山传来了姑娘的回声。(师生合作, 情境模唱) (眉毛眼睛 太高,回声和原声强弱对比,注意倚音)
(6)师生共同用“la”模唱歌谱。
(7)用不同的演唱形式( 领唱、齐唱、轮唱等)学唱歌曲的中间部分,感受音量与音色的变化。
3.完整演唱
正确、完整地演唱歌曲。(引子+齐唱第一 部分 +轮唱+齐唱)
(三)音乐活动
1.对比欣赏《茉莉花》和《编花篮》,感受不同的风格特点,了解不同的音乐文化。
2.以小组为单位对所感受音乐总结发言。
(四)课堂小结
老师引导学生自行对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老师作升华
(五)板书设计
编花篮
那哈依呀咳 甩腔
河南民歌 大方、热情
标签:
用户评论
哎呀,这标题感觉不像是童话小故事啊!可能是弄错了?还是在搜索其他相关资料的时候误入歧途了呢。”2019年江西小学音乐案例分析、教学设计“听起来像是针对教育工作者的文档或者指南,与经典童话小故事内容不太吻合哦。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如果是希望找到与这个标题关联但依然是温馨有趣的童话小故事,那我就根据“2019江西”、“音乐”和“案例分析”,假设是讲述了一个关于音乐之旅的小朋友的故事吧。”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个来自江西的男孩在探索音乐世界的大冒险中,通过一串神奇的音符,在音乐的河流中找到了他的自我。这故事融合了2019年的现代感和技术元素,展现了一位小音乐家的成长之路。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故事以江西独特的民间音乐为背景,穿插着各种音乐理论的概念与实际操作,帮助孩子们在阅读中学习到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被精彩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男孩在音乐之旅中遇到了来自不同文化的小动物朋友们,他们共同演绎了一段段美妙的乐章。通过这个旅程,展现了跨界合作和多元文化的魅力。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故事中的教学案例分析不仅是对音乐教育方法的一次梳理,也鼓励孩子们亲自参与到音乐创作与表演中去,学习了从听众到创作者的角色转变。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在故事最后,小男孩决定将他旅途中学到的知识分享给自己的社区,组织了一场全民参与的音乐节。这个情景激发了很多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思维。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家长们在读完此书后纷纷表示,这不仅是一部对孩子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更是对家庭教育的启示,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兴趣与技能。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许多年轻音乐教师表示深受启发,他们在分析案例时开始探索如何将现代科技融入教学中,以提升孩子们的学习体验。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于年轻读者来说,这本书不仅内容丰富、知识性强,而且插画也非常生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故事中的信息和观点。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成人读者在评论中分享了自己对江西民间音乐的兴趣被重新点燃的经历,并感慨于这个故事鼓励创新与文化融合的精神。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些教育专家评价这本书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在音乐教学领域可以作为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典范案例,为课程设计和评估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式。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家长们普遍认为这本书不仅对孩子有吸引力,还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对音乐世界的好奇心,是一次亲子互动的好机会。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校和图书馆将其列为推荐读物之一,因其教育价值与阅读趣味并重,被视为提升学生对音乐领域的认识和个人发展的良好工具。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多小读者表示,通过这本书,他们第一次有机会参与到音乐创作中,并且意识到自己的声音也可以创造出美丽的声音世界。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些教师在评论中提到,此书让他们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有新的启发,特别在如何融合不同的艺术形式和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上。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