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 郑亚旗
△郑亚旗
2021年5月,在北京闹市里的皮皮鲁总动员公司,我们见到了郑亚旗。知道郑亚旗,首先是因为他的父亲,著名的作家,“童话大王”郑渊洁。其次,是多年前轰动一时的“辍学”事件。当时郑亚旗刚刚小学毕业,在父亲的支持下,郑亚旗放弃学校教育,在家“上学”。多年过去,38岁的郑亚旗怎么样了?
郑亚旗:有女儿后才发现,不管学校好不好,老师好不好,基本都不会告诉你应该如何待人处事,职场上什么叫敬业,什么叫契约精神,什么事儿能干,什么事儿不能干,还有什么是感情,亲人的感情,男女的感情,朋友的感情……你不能把这些责任都扔给学校。但我觉得有些家长有误区,他变成了我就要力所能及地给孩子找好学校。但其实我觉得对孩子最有用的,是家庭教育的引导。包括培养孩子的爱好,让他通过获取知识变得快乐,学会待人处事等等。我觉得这些事儿可能比选择好学校要重要很多。田川:你曾经说所谓孩子沉迷游戏,是因为家长没有给孩子足够的陪伴导致的。那你的女儿现在痴迷于游戏,你会觉得是因为自己疏于陪伴吗?郑亚旗:不会,因为我陪着她一起玩。我陪伴她的一部分内容就是玩游戏,因为她会开心。我觉得现在很多家庭都不是丧偶式生养,是双亲双亡式生养,只剩爷爷奶奶还“健在”,或靠家里的保姆之类的。经常有朋友问我晚上有没有事儿?我说我每天晚上都没事,我就陪孩子。我觉得再忙的人也有时间陪孩子,就看你想不想陪。
田川: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想做导演的?郑亚旗:我是被逼的。当时从定剧本到定形象,找不到合适的导演来定。团队就说那由公司的CEO定吧,定着定着我就变成导演了。决定做动画剧集《舒克贝塔》的时候,我们的压力其实非常大。因为中国的动画剧集,尤其是八九十年代那会儿优质的,成功的动画剧集,重拍版基本都会被骂“毁童年”,骂得非常严重。所以我们当时很低调,连新闻都不敢发。但还是有人在广电动画剧集的备案里把我们扒出来了,说皮皮鲁公司备案了,《舒克贝塔》的新版动画剧集要开始制作了。然后这事儿就上热搜了,下面的回复基本就是统一的“你们别再毁我们童年了”。
△动画《舒克贝塔》人物形象
签订合同时,郑亚旗和投资方约定,1年半以后动画《舒克贝塔》上线。这意味着动画中的人物形象必须在3个月之内确定。而这时的郑亚旗,除了一张概念海报和原著,什么都没有。
郑亚旗: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导演,团队说现在没有人定形象,那就老板你定吧。所以这个形象,就是我站在六七百个形象前定出来的。田川:我特别理解为什么大家会选你做导演,因为你肯定是对这个故事最了解的人,你能把控全局。但从技术层面讲,它还需要很多专业知识的辅助,这块儿你会觉得吃力吗?郑亚旗:我觉得想把任何事情干好,肯定都难。你可能会觉得做动画对我来说是新的,但其实不是,从公司创业的第一天,从有做动画的想法开始,就都是我在弄的。我在帮老郑运营他的书之前,他的书每年可能能卖100万册。后来我说我帮你运营,第一年帮他卖了300万册,现在每年我们能卖将近1000万册。每年光靠纸质书,公司大概就有1.5亿码洋的收入。老郑一直说我把自己变成了富二代,因为我把他变成了富一代。
△郑亚旗(左)与父亲郑渊洁
田川:在做这些事的时候,你会吃力或不知道该怎么推进吗?郑亚旗:创业的那些事儿我觉得就不用说了,坚持什么的那都是必须的。但有一点是我看到老郑对我的正面影响,他从没跟我说过要出人头地。我觉得可能只有自己没能出人头地,或没能达成自己愿望的家长,才会把这样的要求强加在孩子身上。我从小看着父亲通过他的正当劳动,把我们家从平房,筒子楼,换到单元房,再从单元房换到公寓,别墅。从自行车到摩托车,再到汽车,越换越好,越买越多。他很努力,当时为了写《童话大王》这本杂志,他每天哪儿都不去。一到要交稿子的日子,就满嘴口腔溃疡,因为他月月要写10万字。我看到了父亲整个白手起家的过程。田川:作为一个导演,要决策很多东西,对你来说最大的困难是什么?郑亚旗:导演要定形象,定美术方向,定剧本方向,再到定分镜、设计稿、灯光、配音……,做动画是非常耗时的。就一集动画,往简单了计算,从大纲开始我估计就得过上百遍。田川:你这算不算是不知者不畏?郑亚旗:算是。当CEO,管理公司,还有财务这些事我都没学过。除了小时候老郑给我编的10套教材以外,老郑的教育是让我觉得最受益的一件事儿。在获取知识或技能的过程中,我是很快乐的,我不觉得我挑战或学新东西是一个难事儿。
郑亚旗:我非常喜欢阅读,拿起来什么我都能看。可能很多人不喜欢阅读,我看到最不好的一个画面就是高中或大学毕业的时候,大家会扔书。我感觉可能有的人就觉得,我这辈子从此就跟学习没关系了。因为从头到尾都是被家长或学校逼着学的,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别人。
经过父子之间的深入讨论,小学毕业后,郑亚旗终于逃离学校。擅长讲故事的郑渊洁,用童话人物串起知识点,编写了10本教材,郑亚旗是“郑氏私塾”里唯一的学生。郑渊洁的教学内容涉及写作、哲学、道德、自救、数理化等等,在家用讲故事的方式给郑亚旗授课。
△郑亚旗童年时期
郑亚旗:因为新版动画《舒克贝塔》的播放效果特别好,所以不管是身边电视台的朋友,或是做动画片公司的朋友,都会来问我们前期是怎么定形象、定剧本的。
这其实是非常个人审美的事儿。任何一个影视作品,它都是非常个人审美的。不管背后的这个人是制片人,还是出品方或是导演,最终都会是非常个人化的作品。大部分失败的作品,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做决定的人,都是大家胡乱出主意,谁的都听,最后就出了一个乱七八糟的东西。我们当初定动画形象的时候,没有经过任何市场调研。就是我站在动画形象前看,觉得这个形象还有修改的基础,修改完应该会是小孩和粉丝都还比较满意的卡通形象。这个能力的积累,就是从当年老郑让我看《花仙子》《阿童木》《异形》……开始的。包括老郑给我读他的书,让我去看全世界最优质的影视内容,都对我有影响。
△郑亚旗与团队成员商讨动画细节
田川:我觉得小朋友对漫画、动画如饥似渴是他们的天性,但一些家长会觉得,过度看动画或玩游戏会忽略了学习。你的父亲当年也会有这样平衡的考虑吗?郑亚旗:老郑当时疯狂让我看这些东西的时候,绝对没想过我以后能当导演,当时那个年代更想不到了。他带着我去接触各种东西,打台球,去酒吧看乐队演出。他觉得如果我喜欢乐队,那就培养我去干这个事儿。后来我喜欢上了电脑,1993年的时候,老郑就给我买了台电脑。我当时其实就是在电脑上玩游戏,老郑也疯狂支持我做这件事儿。田川:他是怎么疯狂支持你的?郑亚旗:当时我一玩就是8个小时,他跟我说玩这个游戏你的眼睛会有问题的。最后他也不提了,就对我说“亚旗,我不管你玩多久,我就一个要求,玩一个小时后一定要站起来看看外边,调整一下眼睛的焦距”。那个时候电话费还特别贵,我玩一个月游戏就能花好几千电话费。老郑最后跟我说“亚旗,我再也不跟你说眼睛的问题了,我想明白了,人死的时候如果还是1.5、2.0的视力也挺遗憾的。反正如果你再这么玩下去,眼睛100%是会近视的。但我觉得和你的快乐相比,近视都不是事儿,你随便玩吧”。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因为玩不出来着急,我就抱着电脑去中关村那些实体店修,修完就把这些东西都掌握了。包括对电脑知识自学的过程,都让我觉得很快乐。获取知识其实不只是从书本上获取考试的知识,包括你买各种电脑报刊、杂志,学习怎么修电脑。
△郑亚旗与父亲合影
郑亚旗:我女儿现在6岁,正好去年疫情也没什么事儿干,她就玩吃鸡游戏,也是各种给游戏充值什么的。她学得非常快,玩得比我明白,天天去视频网站上看别人怎么玩,怎么能玩得更好。你怎么知道我女儿以后就不会去当电竞选手,或是游戏主播呢?我觉得只要她能从这里获得快乐,能让她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觉得开心就可以。当她以后真的碰到想要了解的事情的时候,她就会用玩游戏找新知识的这种方式去寻找答案。田川:你有跟女儿聊在打游戏的过程中,她获得了什么新知识吗?郑亚旗:可能不能这么跟孩子聊,你通过观察就能知道她获取到了什么新知识。田川:比如你发现了什么?郑亚旗:我觉得她认得的大部分中文字,都是靠打游戏认识的。她天天研究游戏里的bug是怎么产生的,怎么通过各种技能玩得比别人好。
田川:有一件事儿我其实不是特别能想通,你当年没有再去上学,但你一路的成长都有爸爸的陪伴。他是一个知识非常渊博的人,也有一套自己的教育理念。但这个社会很现实,可能很多工作是否要聘请你首先就是看你的文凭。也许你可以借助父亲知识的财富,帮自己获得金钱上的财富,再去创业,但不是每个普通的孩子都能有这样的途径。如果真的一味地支持他们在某个领域上的爱好,从而忽略了在学习或文凭上的获取。对他们的未来,我们又能帮他们做多少呢?郑亚旗:家长教育孩子只能是引导他,你没法管理他,也没法管制他。不是说培养孩子做喜欢的事情,就都得让他们退学。你只要允许他去做他喜欢的事情,让他在学校上课的同时,也能获得他的那份快乐我觉得就行了。要让他知道获取知识,不都是填鸭式的。田川:当你帮他逾越了门槛之后,他是不是真的有能力支撑之后的发展,你会有这样的考量和担忧吗?郑亚旗:完全不会有这样的担忧,只要让孩子感受到爱就行了,残酷的事就往后放放吧。以前提孩子要有挫折教育,我觉得在中国上过应试教育的小孩,其实都不缺挫折教育。
经过父子之间的深入讨论,小学毕业后,郑亚旗终于逃离学校。郑亚旗后来说:他遇到过一些在家上学的孩子,父母们付出的远远不是钱这么简单,而是要付出无比的耐心、时间、智慧来陪伴孩子。还要受到亲戚朋友的非议。这才是真爱。父亲郑渊洁认为合格家长的标志是,“把为家族创造荣耀地重担自己挑,给孩子构建一个轻松惬意的人生。”
郑亚旗:老郑在我二三年级的时候就告诉我“不管你小学毕业后上不上学,18岁前你要什么我给你什么,但18岁之后要什么都不给了”。所以从那天开始,我就一直在想我要怎么挣钱。我先是给报纸杂志写文章,然后发现做网页比写文章挣得快多了,就去写网页,这都是在小学期间做的事儿。后来有了些积蓄,到16岁的时候我就去炒股,又增加了一定的积蓄。18岁的时候,我马上就从家里搬出去住了。田川:你会有18年来突然获得自由,就一直要在外面玩,一直要接触外界的报复性行动吗?郑亚旗:完全没有。可能因为看老郑的生活习惯看多了,他从来不说你不要迟到,但他带我出席活动的时候从来不迟到,他认为时间观念是最重要的。老郑也不去KTV,也不去酒吧喝酒,这些事儿看多了,我就认为生活状态就应该是这样的。
标签:
用户评论
故事中关于教育和家庭的角色让人心生感慨,它不仅讲述了知识的力量,更强调了亲情之间的温暖。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完这个小故事,让人深刻感受到了自由式学习的魅力以及家长和孩子的深度互动。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很欣赏故事中的郑渊洁之子如何在家“上学”,展现了家庭教育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原则。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故事中提到的家庭教育资源丰富、时间灵活的特点真是让我羡慕,为许多家庭提供了新的教育思路。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童话小故事很好地描述了家长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自我指导的重要性。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从“童话大王”郑渊洁的儿子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家庭与学校教育的不同之处,但他们都关心的是孩子们的成长和幸福。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通过“在家里上学”的描述,我觉得这是一个既有趣又富有启发性的教育实验,值得更多家长的关注和学习。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完这个故事后,我更加坚信家庭教育可以是多样化和充满创意的,这完全改变了我对传统学校模式的认知。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童话大王”之子的故事中家庭的支持体系,为自我驱动的学习铺平了道路,让人看到了成功的可能。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是一个触动人心又鼓舞人思考的故事,在家上学不仅限于理论知识,更是对孩子情感和想象力的培养。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完这个故事后,我对孩子在家“上学”的模式产生了很大兴趣,它展现了学习不需要固定场所的魅力。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童话小故事中的家庭教育观点很值得家长们深思——鼓励孩子的自我探索和发现,并给予他们无条件的支持。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非常欣赏郑渊洁之子在家长支持下的自主学习之旅,它启示我们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发内在的动力和好奇心。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在家里上学"的故事传递了一种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的态度,这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童话小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家庭环境中,父母可以依据孩子的兴趣和需要来设计他们的学习路径。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家庭教育的成功案例让人相信,通过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孩子能够自发地探索、发现并掌握知识。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童话大王"之子的故事证明了一个事实——教育不仅仅发生在学校,家中的爱和陪伴也是不可或缺的。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完这个故事后,我被深深地感动了。它说明父母的支持和无条件的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童话讲述了在家里“上学”的独特体验,强调了探索、自由和个性化的重要性,让人反思传统教育模式。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