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形象的“龟兔赛跑”例子,秦国慢慢强大,魏国最终被灭
公叔痤病重的时候,把他的得意门生商鞅举荐给魏惠王。公叔痤是魏国的相国。那一年,商鞅已经在公叔痤的身边度过了四个寒暑,并赢得了他的赏识。公叔痤嘴唇颤抖着,说了一句对魏惠王至关重要的话:我的中庶子公孙鞅虽然年轻,却才能不凡,希望魏惠王把国家大事委托给他。公叔痤病重的时候突然推荐商鞅,魏惠王心里是一点准备都没有。魏惠王觉得这个人,你以前从来没有谈过他,你从来没有跟我说过这个人有才干,他在我们国家的人才库里面根本就没有信息。你临死的一个人突然给我推荐这个人,而且他推荐这个人的时候,公叔痤还是希望魏惠王,举国而听之,就是要把整个的国家大事全部听他的。所以魏惠王觉得这个反差太大了,觉得不可理解。
公叔痤
那时的商鞅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晚辈,他的身上没有显露出丝毫主宰未来的迹象,魏惠王没有正眼看眼前这个年轻人,对于公叔痤的好言相劝,魏惠王终于不耐烦了,他准备起身告辞。公叔痤又对魏惠王说:你不用他的话就杀掉他,别让他走不掉,杀掉他千万不要让他跑到别的国家去。这么有才干的人,如果为我们所用,那就是我们国家的人才;如果为别国所用,那就是别的国的人才,那对我们来说就是个祸害,不用商鞅即杀之。魏惠王嘴上答应了,心里却在笑,他笑公叔痤一定是病得糊涂了,满嘴胡话。
魏惠王
历史没有先见之明,也不能选择捷径。在目的未明之前,一切都处于昏昧之中。很多年后,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年轻人帮助秦国强大起来,并一举灭掉了魏国。如果魏惠王能够预知商鞅在历史中的作用,他断然不会放商鞅走掉。历史的道路就在公叔痤与魏惠王见面的一刹分出来许多可能。魏惠王选择了对自己最坏的一种,也是对秦国最好的一种。商鞅的走意味着什么?魏国的霸业就要完了。一个国家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指标就是贤人在不在位。
如果说争霸是春秋时代的主题,那么变法就是战国时代的主旋律。
战国七雄中,魏国的变法走到了最前列,这一切都得益于一位重要的改革家,李悝。李悝汇集各国刑典,著成《法经》一书。通过魏文侯予以公布,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护变法。在列国整个变法当中,就是秦国稍微晚一点。因为在这之前,魏文侯、李悝变法,还有邹忌在齐国变法,公仲连在赵国变法。那相对而言,秦国慢半拍,不算最慢,但是慢点。但是论变法,秦国最深刻。
如果要在中国历史中寻找龟兔赛跑的例子,没有比魏国与秦国的竞争更贴切的。
商鞅
魏国跑在了前头,又在魏惠王那里停住了脚步,他笑得太早了,以至于失掉了已经到手的优势。只有公叔痤认识到商鞅的价值,他知道眼前这个年轻人对魏国意味着什么。从魏惠王轻蔑的表情中,公叔痤看出了这个王国的不可救药。终于,他对商鞅讲出了实情,他就把他和魏国之间的对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商鞅。那么我是本着一个原则就是先国家后个人,那么我就给魏惠王提了个建议,如果不能用你,那就把你杀了。所以你赶紧逃走吧。商鞅说,既然他不认为我是个人才,不会重用我,那么他也就不会杀我,所以我也就不需要逃走。商鞅的预言准确无误,魏惠王压根就没想对他下手。商鞅的命运似乎就这样被注定,即使再有才华,他也只不过是魏国国相手下的一位小官。
秦孝公
他完全可以在卫国呆下去,可是为什么他就选择离开魏国?因为这个时候,有一个重要的一个人出场了,这个人就是在公叔痤去世这一年,秦国新任国君自称秦孝公。公元前361年,刚刚即位的秦孝公21岁。和魏惠王不同,年轻的秦孝公求贤若渴,他为秦国的困境深感焦虑。秦孝公继位之时,周天子的力量日渐衰弱,诸侯之间不断厮杀,相互吞并。当时的六个强国韩、赵、魏、齐、楚、燕都已成气候,秦国远处雍州,被山东六国当作蛮夷看待。六国说他“戎狄之俗”。
最严重的是魏国经过吴起变法以后,吴起建新军向西和黄河西部拓展,拓展到已经逼近今天咸阳这一带。这让秦国最受不了,被人瞧不起,还挨打。如果不变法就被人家欺负,抵家门口这么打,这谁也受不了,所以秦孝公上台就发布了求贤令。
招贤纳士成为秦孝公改革的第一步骤。在求贤令短短的170多字里,秦孝公首先简要回顾了先王们创业的历史。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杀死于骊山之下,西周覆灭。随后周平王东迁洛邑,春秋时代由此开始。秦襄公出兵参加到保护周平王的行列中,为了表彰秦襄公,周平王将岐山以西的土地正式赏赐给了秦襄公,秦国的建国史自此开始。从那一天开始,秦人不仅使自己站稳了脚跟,而且开始了争霸的历史,只是这条血路杀得太不容易。秦襄公之后,秦国历经十余代先王的奋力开拓,以水滴石穿的决心冲击着西北坚硬的版图。
发展缓慢,内斗不休,秦孝公感觉到了不进则退的滋味,求贤令成为他挽救秦国危局的最后良药。
商鞅变法
商鞅在面临着魏惠王有可能杀掉的情况下都没有想到要离开魏国。他就是在等机会,他不知道去哪里,不知道舞台在哪里,所以当秦孝公的这个诏书下来以后,他就找到了,舞台原来在西方。
公元前361年,那个被魏惠王轻视的商鞅正穿越无边的沙漠一步步奔向秦国的国土,奔向秦孝公的求贤令。
历史是那么充满偶然,面对各种可能性进行的选择,历史未必都经过明察秋毫,深思熟虑。历史的道路,在商鞅看到求贤令的一瞬间发生了转折。商鞅进入秦国以后,采用“霸道”说服秦孝公,利用法家思想,帮助秦国一步一步强大起来。然而魏国不进则退,最终一步一步被秦国消灭。
标签:
用户评论
这则故事讲述了一次经典的龟兔竞赛,将国家之间的竞争巧妙比作动物比赛,展现了龟兔赛跑精神在历史中的应用。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讲述了龟兔赛跑的传奇,在这个比喻中,秦代表乌龟,其战略和坚韧不拔最终击败了速度与轻率的魏国。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通过故事的形式,揭示了持久努力和策略规划的重要性,使我们在看古战事时,也能学到现代的竞争智慧。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结合历史元素,重新演绎龟兔赛跑,为读者提供了一种理解战略发展与执行的方法论框架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故事中,龟虽慢,但在长期的坚持下击败了兔子(魏国),提醒我们专注和持之以恒的力量。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利用乌龟代表策略与耐心,兔子表示速度与自信,将两个特点放错棋盘上,在历史对决中成为经典案例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讲述了龟兔赛跑中的“慢功出细活”哲学在国际关系上的实际应用,魏国的轻敌导致了最终败绩的教训。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故事通过寓言形式,生动展示了战略的重要性,并强调了“速度与时机”的双重考量不能忽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通过这个历史比喻,读者得以深入理解竞争格局中的持久力和策略制定如何成为赢得最终胜利的关键因素。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将龟兔赛跑的故事背景置于古代国家斗争中,让现代人能从古代智慧中汲取在不同领域竞争的启示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通过对秦魏两国竞相发展的对比分析,展示了战略与战术决策对于国家存亡的深刻影响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则故事巧妙地把龟兔赛跑的寓意移植到历史事件上,揭示了慢而持久的力量在冲突中的优势和重要性。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将动物竞赛转换为国与国之间的竞争,通过角色重新定义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战略、耐心的重要性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借助秦魏之战的情境描述龟兔赛跑的核心议题——持久力vs速度与时机,使得古老寓言以崭新的视角呈现出来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历史上的乌龟和兔子变成了秦国和魏国的角色,展现了慢与快背后的战略思维,为现代人提供了深刻反思的空间。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故事通过乌龟胜利的象征,突出了在竞争中策略、耐心与坚持的价值,并将其应用到国际关系领域的思考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创新性地结合历史上两国战争的故事和龟兔赛跑的经典寓言,让人们能够在历史事件中学会如何正确评估对手并制定策略。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通过描述魏国的失策和秦国的智慧,故事为读者提供了一种以长期目标为导向的成功途径,同时也提醒了轻率与自满可能带来的后果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秦代表“慢”,龟的形象;魏象征“快”和轻敌。对比鲜明地反映了策略、耐心与行动选择之间的微妙平衡在现实中的重要性。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则故事不仅让经典寓言焕发新意,还深刻揭示了历史上的国家竞争如何通过战略决策而非单一因素取得胜利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