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听用灵敏的听觉器官,多注意山脚、山涧、悬崖、盆地、谷底是否有山涧声、瀑布声、蛙声、水鸟叫声。如果你能听到这些声音,就说明你离水源不远了,就可以证明这里的水源是流水,可以直接饮用。但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把风吹树叶的声音误认为是流水的声音。
2.闻通过鼻子,尽量闻潮湿的气味,或者风吹来的泥土和水草的气味。然后顺着气味的方向寻找水源。当然这需要一定的经验。
3、以丰富的经验和知识进行观察。还可以通过观察动物、植物、天气、气候和地理环境来寻找水源。
4、根据地形(地理环境)确定地下水位高低。例如,山脚下往往存在地下水,而雨水集中的低洼地区、水库下游地下水位较高。另外,在干涸的河床下面。在河湾外的最低点,向下挖掘几米即可找到水。不过泥浆较多,需要净化后才能饮用。
5、根据气候和地面干湿寻找水源。例如,在炎热的夏天,地面总是很潮湿。在相应的气候条件下,地面长期暴露在阳光下但不干燥、不炎热的地方,地下水位较高;秋天,地表有水。当天气上升时,清晨常常会出现轻纱般的薄雾。夜间露水较重,地面湿润,说明地下水位高,水量充足。寒冷的冬季,地表裂缝出现白霜时,地下水位也比较低。高的;春季解冻较早的地区、冬季较晚结冰的地区以及降雪后迅速融化的地区地下水位较高。
6、根据植物的生长情况寻找水源。生长着香蒲、柳、香蒲、黄花菜(又名黄花)、茼蒿的地方,水位较高,水质良好;有的地方也有地下水,但水质不好,有苦涩味,或者有铁锈味;早春时节。还有一些例子,当树枝发芽时,只有一根树枝发芽了,那里有地下水;秋天,当同一地方的其他树木都枯萎变黄时,只有一处叶子没有变黄,而且那里有地下水;此外,还有:三角叶杨、梧桐、柳树、盐杉——这些植物只生长在有水的地方,而且它们下面可以挖地下水。
7、根据动物和昆虫的活动寻找水源。夏天,蚊子聚集,飞成圆柱形。必须有水。青蛙、大蚂蚁和蜗牛生活的地方也有水。另外,燕子飞翔的路线和泥构筑巢的地方都是有水源、地下水位高的地方。此外,鹌鹑晚上飞向水边,早上则背对水边。斑鸠在清晨和傍晚飞向水源地。这些也是判断水源的依据。
8、根据天气寻找水源。天上有彩虹,必有雨;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必有雨或冰雹;总是有浓雾的山谷,一定有水源;靠收集露水也能解一些燃眉之急。
9. 直接从植物中获取水。在南方的丛林里,随处可见野生大蕉,也叫仙人掌蕉。这种植物的核心含有大量的水。只要用刀快速从底部切掉,干净的液体就会从茎上滴下来。野生车前草的嫩核也是可以食用的,在食物短缺的情况下可以充饥。如果你能找到葛藤、葡萄藤、猕猴桃藤、蔓藤等藤蔓,也可以从它们身上获取饮用水。另外,春季树木即将发芽时,也可以从耶鲁、鄯善榆等树木的树干和树枝中获取饮用水。
注意:不要饮用含有乳液的藤蔓、灌木或树木的汁液,因为它有毒。此外,还可以从芦苇、仙人掌及其果实中获取饮用水。
提示:饮用从植物中获得的“水”很容易变质,所以最好立即饮用,不要长时间存放。
当野外缺水时,上述取水方法是有效的。但单纯依靠上述方法寻找水源并不是长久之计,而且十分复杂和费力。仅限少量人数(3-7人)和短时间(3-5天)。不适合人数太多或时间太长。就安全而言,建议朋友们不要远离水源一两天,也不要单独冒险进入丛林。
当你极度疲倦口渴时找到水源时,最好不要立即喝太多。应根据当时的环境情况,对水源进行必要的净化和消毒,避免因饮水中毒或感染疾病。
野外饮用水的净化
一般来说,除了可以直接饮用的泉水、井水(地下深井)外,无论是河水、湖水、溪水、雪水、雨水、露水,还是经过渗透、过滤、过滤而得到的水。沉淀后,最好饮用。饮用前请消毒。那么,如何消毒呢?
方法如下:
1. 将净水片放入水容器中,搅拌摇匀,静置几分钟后饮用。您可以将其放入锅中并保存以备后用。一般情况下,一片净水片可消毒1升水。如果水质浑浊,可以使用净水片进行消毒。战前,连军队也用这种方法对野外的水进行消毒。
2. 如果您没有净水片,可以使用随身携带的医用碘代替净水片对水进行消毒。在纯净水中,每升水添加3 至4 滴碘。如果水浑浊,则为患者每升水加倍碘量。搅拌和摇晃后,让它静置更长时间。 20-30分钟后即可饮用或备用。
3、使用亚氯酸盐,即漂白剂,也可以起到消毒的作用。在纯净水中,每升水加入一滴漂白剂
3 或4 滴,如果水浑浊则加倍。摇匀并静置30 分钟,然后饮用或搁置。水只是闻起来像漂白剂,所以要注意不要将沉淀的浑浊物一起饮用。
4、如果你没有上述消毒剂,正好有野餐用的醋(白醋也可以),也可以用来消毒水。将一些醋汁倒入纯净水中,搅拌均匀,静置30分钟即可饮用。只是水里有醋的酸味。
5、如果海拔不太高(海拔3000米以下)且有火,将水烧开5分钟。
6.如果发现水是咸的,就用花椒和水煮沸。这样虽然不能去除原来的咸水,但可以预防腹痛、腹胀、腹泻。如果水中含有重金属盐或有毒矿物质,请用浓茶和水煮沸。不要喝最后的沉淀物。
目前有一种在野外非常实用的饮用水净化吸管。它的形状像一支粗笔。经其净化的水无菌、无毒、无味、无杂质。无需煮沸即可饮用。它很轻。
另外,要提醒朋友们,水源紧缺时,要适当安排饮水,不要为了一时口渴而喝太多。另外,在野外作业或探险时,饮水也应科学。如果一次喝得足够多,身体吸收后多余的水分就会排出体外,这样就会白白浪费掉大量的水分。如果喝水时一次只喝一两口,则放入口中慢慢吞咽。过了一会儿,感觉口渴时,再喝一口,慢慢咽下去。如此反复饮用,可以让身体吸收所喝的水。水分被充分吸收,可以解决口腔、舌头、喉咙的干燥。一个标准水壶的水量(9-11升)和正确的饮用方法可以使单兵坚持运动6-8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标签:
用户评论
之前看过一篇类似的文章,教你用塑料袋收集露水的方法,还挺实用。这篇文章说的也对,找干净的水源很重要,而且懂得观察环境才能在野外找到水!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了标题就觉得很有意思,没想到生存知识这么丰富啊!感觉自己以后可以去试试在户外过一夜了,哈哈哈!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种方法好像没啥用,野外寻找水源应该要考虑水流和地形吧? 这篇文章写的太简单了,像是小白的入门教程,有点不太深入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记得以前在一个纪录片里见过类似方法,果然还是大自然的环境变化最明显。不过现在城市化发展这么厉害,野外生存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吧?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方法听起来很有道理,毕竟水分很重要,在野外如果找不到水源就可能出问题!我平时也喜欢爬山,以后可以试试这种方法看看效果怎么样。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是学地理专业的,这篇文章写的有点太浅薄了。野外寻找水源要考虑很多因素,比如气候、地形、植物分布等等,不能一概而论啊!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新手来说,这篇文章的确很有帮助!虽然我的朋友们都觉得我矫情,但我一直很重视安全的户外活动,总想着万一遇到意外能好好应对。学习这些生存技巧感觉很安心。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野外生存确实需要很多技巧储备,以前看过一个电影讲的就是这个话题,当时还吓了我一跳!这篇文章提醒到我应该多了解一些实用的技能,比如如何寻找水源、搭建帐篷等等。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提到的几条方法都很实用,我觉得比那些什么“用树叶辨别方位”的教程靠谱多了。毕竟在野外生存最重要的就是找水吃饭,然后安一个安全的地方睡觉!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实话,我平时都不太喜欢去野外,因为担心自己会遇到危险。学习这些生存知识虽然有帮助,但我还是觉得最安全的方法是不要去野地冒险。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重新燃起了对户外探索的热情!计划着下次出去的时候试试看这些方法,感觉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厉害的探险家了!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野外生存技能确实很实用,学习这些知识可以增加我们在大自然中生存的能力。不过也不能太依赖这些技巧,最重要还是尊重自然,不要伤害环境。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记得小时候看过一本关于野生生物的科普书,里面就介绍了动物如何寻找水源的方法。原来人类和动物有很多共同点啊,都是需要水才能生存!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写的很简单,但信息还是挺重要的。我们应该重视野外安全知识,在户外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 避免意外发生!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感觉找到干净的水源才是王道吧,其他方法都只是辅助而已。总而言之,野外生存最重要的就是懂得观察环境,灵活运用各种知识和技巧来帮助自己度过难关!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想到一个问题:在面对困境时,我们应该怎样保持冷静和理智?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感觉找水源难度其实挺高吧!野外生存确实不容易。希望这些知识能够鼓励更多人去探索大自然,但也一定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避免受伤!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之前在一次露营活动中遇到了类似的状况,当时真的非常紧张,还好及时找到了水源!这篇文章让我深有体会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