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丰儿童教育网

盛丰儿童教育网

仁者乐山智者爱水。先说中国古代十大超级“驴友”

丽雅 332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仁者乐山智者爱水。先说中国古代十大超级“驴友”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仁者乐山智者爱水。先说中国古代十大超级“驴友”以及仁者乐山智者爱水。先说中国古代十大超级“驴友”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仁者乐山智者爱水。先说中国古代十大超级“驴友”!

第一个孔子

生活时代:春秋时期旅行目的:环游世界。

孔子(公元前551-479)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邱明,本名仲尼,东周陆毅(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祖上是宋朝(今河南商丘)贵族。公元前497年,

春秋末期,是“礼崩乐坏”的革命时代。孔子离开鲁国,是因为他与当时的鲁国君主意见不合,也是因为他的失意。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在宋、陈、蔡、楚、齐、魏、曹、郑、齐等国游历了十四年。

作为儒家的创始人,对后世影响深远。他还删除和修改了历史学家陆记录的编号《春秋》,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论语》,收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五十多岁的人还在世界各地旅游,显然不是为了观光。他的旅程充满了伟大的抱负!所以孔子此行是一次伟大的思想文化之旅。

第二名,张倩。

生活时间:西汉旅行目的:出使西域。

张骞(约公元前164年-公元前114年),汉中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官方是大行,博客期待等待。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他奉汉武帝之命,向大岳派遣使节,两人相约一起攻打匈奴。他穿过绿色山脊,

体验大湾、康居、大岳、大夏等地。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归还汉,时隔13年。途中被匈奴扣留十一年。元寿四年(公元前119年),奉命向乌孙派遣使节,先后向大湾、康居、大夏、安息派遣使节。

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地区的交通要道,正式开始了与西亚各国的友好交往,促进了东西方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打通了从中国、甘肃、新疆到今天的阿富汗、伊朗的陆路交通,即著名的“丝绸之路”。

作为“跨国驴友”的鼻祖,张骞不仅为我们带回了核桃、葡萄、石榴等植物,还有大湾的一匹血马。而且,他超强的“自救”能力是“驴友”的典范。几次被捕后,他没有向皇帝求救,而是设法逃脱了。

什么是睡在风中?能“自救”才是真本事!

第三司马迁

生活年代:西汉旅行的目的:调查收集风俗。

司马迁(公元前145-90)是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子长出生在夏阳(今陕西韩城)。从20岁开始,司马迁走遍全国,寻访隐居之地,探秘上古,考察风俗,收集传说。他曾经漫游到汨罗江畔,

在屈原投江的地方大声朗读屈原的诗。回到长安后,做了皇帝的侍郎,跟随皇帝到了平凉、崆峒,又奉命去巴蜀。他去过的最南端的地方是昆明。读万卷书,走万里路。

永恒的《史记》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旅程中诞生的。《史记》曾被鲁迅誉为“史家绝唱,离骚无韵”。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最早的通史,开创了传记类史书的先河。班固曾评价“是非颇为圣人误解,道先黄后六经”。书中许多人物传记语言生动,形象逼真,对后世历史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司马迁的志向不是做一个专业的“驴友”,而是做一个优秀的历史学家,但他的“驴友”生涯并不是司马迁成功完成《史记》的不可或缺的积累,至少是重要原因之一。

第四名谢灵运

生活年代:东晋旅行目的:探奇见成功。

谢灵运(385-433),南宋诗人。陈钧出生于杨霞(今河南太康),后迁居惠济。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被寄养在外面,他的族人因他们的名字而被称为谢可。金攻攻巩,故谢。宋代任永嘉知府、中佐、临川文史。

他经常呼朋唤友,出入山川,探寻奇景。他的诗大多描写会稽、永嘉、庐山等地的风景名胜,开创了文学史上山水诗的一派。他发明了一种叫“谢”的登山鞋,也是一种带齿的木屐。上坡时拔掉门牙,下山时拔掉后牙。

谢灵运在山区旅行时经常穿着一种有齿的木屐。后来,李白在他的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提到了这种鞋:“我穿的是谢最早使用的钉鞋,登上了碧云的梯子”。

谢灵运的诗歌多描写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其中不乏自然清新的诗句,对唐代诗歌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开创了文学史上山水诗的流派。明人有《谢康乐集》系列。

谢灵运是公认的超级“驴友”,不仅因为他一生热爱登山,还因为他不断发明“驴友”装备。除了“谢”之外,他还为自己设计了登山服,减少了衣服的宽大袖口,把肥大的裤子改成了绑腿裤。

可谓是最注重装备的“驴友”。

第五个李道元。

生活年代:北魏游历的目的:寻水寻渠。

李道远(约470-527)是北朝的地理学家和散文家。善字,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郦道元少年时酷爱旅游,足迹遍布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江苏、内蒙古等地。然而,

他的旅行与众不同。所到之处,他仔细勘察水流地形,了解古今水道变迁,阅读大量古代地理学著作,通过古今对比发现变化。所以李道元以《水经》为蓝本。

他以笔记的形式写了40卷《水经注》。它的内容不仅包括全国各地的地理,还描述了一些国外的情况,涉及朝鲜、越南、印度、伊朗、俄罗斯和蒙古沙漠。

李道元的《水经注》既是对北魏以前中国及其周边地区地理的总结,也是一部优秀的山水散文集,开创了中国游记文学的先河。

郦道元的《是非》本来是做官的,做的很好。他执法清廉,平定叛乱,不畏权贵。但他更执着于“找水找渠”,做“驴友”。但也正是因为他的爱好,给后人留下了不朽的《水经注》。

第六玄奘

《生命时报》:唐代的旅游目的:向西方学习

玄奘(602-664)是唐代著名的僧人。真名叫陈,法名玄奘。生于洛州苟县,出家后拜师佛教名师。玄奘决定去天竺学佛,是因为不同学派的分歧和难以定论。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

玄奘从京都长安出发,历经八十一难,终于抵达天竺。玄奘游历天竺,研究佛教经典十余年。翻译了75部经典著作和论文,共计1335卷。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他回到长安,长途跋涉来到余万里。

还有《大唐西域记》等等。

翻译了许多佛经,为古印度佛教保存了珍贵的典籍,在世界上被称为“新译”。《大唐西域记》由玄奘撰写,为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的古代史提供了重要资料。他的经历在民间广为流传。

成就了吴承恩的《西游记》。

玄奘不是历史上第一个做“驴友”的和尚,但却是影响最大的一个。这不仅是因为他的佛学造诣深厚,更是因为他受到了吴承恩的青睐,一本《西游记》就让他成仙了。但也有遗憾,

曾协助他去西天取经的大弟子孙悟空抢了不少风头。而“孙猴子”一路上驱魔驱魔,让他成了最笨的“驴友”。

第七部李白

生活年代:唐朝旅行的目的:作诗。

旅行故事:李白(公元701-762年),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紫。祖籍陇西(今甘肃秦安)季承,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25岁时,李白离开四川离开亲人,远行,途经成都、峨眉。

乘船去东方。然后往东到了三峡,看到了去泰山举行禅修仪式的唐玄宗浩浩荡荡的队伍,大开眼界。后来我感受到了十里扬州的富贵和长安的富贵威严。离开京城后,一路向东,来到东方的都城洛阳,第一次见到了杜甫.在接下来的几年里,

他南游宣城,北游幽州,漫游唐朝,作诗。

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 、 《将进酒》 等,并有《李太白集》 传世。其诗风雄奇豪放,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李白一生行走四方,踏遍祖国的名山大川,要是现在得花多少钱?据说,当年李白并无固定收入,他的“驴资”何来?要么像有些历史学者考证的,李白经商;要么就是大唐的旅游成本太低啦!

第八位郑和

生活时代:明朝出游目的:七下西洋

郑和(1371年—1435年),明宦官、航海家。本姓马,小名三保。回族,云南昆阳(今并入晋宁)人。祖与父都到过伊斯兰教圣地麦加,幼时就对外洋情况有所了解,明初入宫做宦官。永乐三年(1405年),

郑和率水手、官、兵二万七千八百余人,乘“宝船”六十二艘,远航西洋(当时称今加里曼丹至非洲之间的海洋为西洋)。他们从苏州刘家港(今江苏太仓东浏河镇)出发,

到占城(今越南南部)、爪哇、苏门答腊、锡兰(今斯里兰卡)等地,1407年经印度西岸折回。以后又屡次航海,总计28年间,七次扬帆远洋,经三十余国,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和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所乘的船,

最大的长四十四丈四尺,阔十八丈,可容一千人。这些航行比西方哥伦布、达伽马等的航行早半世纪以上。郑和最后一次航行时已经60岁,回国后不久即病逝。

郑和下西洋建立了亚非国家国际间的和平局势,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威望,发展了亚非诸国间的贸易,促进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发展。绘制的《郑和航海图》 成为沿途航行的重要航海手册。

郑和不仅完成了七次远航的壮举,而且每到一地,都以瓷器、丝绸、铜铁器和金银等物换取当地特产,与亚非各国加强了联系。南洋各地至今还保留着不少有关郑和的遗迹。

随行人员马欢著《瀛涯胜览》 、费信著《星槎胜览》 、巩珍著《西洋番国志》 ,记述航行中的见闻,都很有价值。

第九位徐霞客

生活年代:明朝出游目的:访山问水

出游故事:徐霞客(1586年至1641年)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明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伟大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图经地志。22岁那年,他头戴母亲做的远游冠,

肩挑简单行李离开了家乡。因见明末政治黑暗,不愿入仕,专心从事旅行,足迹所到,燕、晋,云、贵、两广。三十多年里,游历了十六个省。东到普陀山,西到腾冲,南到南宁,北至蓟县盘山,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徐霞客旅途中备尝艰险。其观察所得,按日记载。死后季会明等整理成颇具地理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对石鼓山和石鼓书院的详尽记述,为后人修复石鼓书院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辨明了左江、右江、大盈江、澜沧江等许多水道的源流,纠正了《大明一统志》 中有关这些水道记载的混乱和错误。在文学领域中也有很深的造诣。 《徐霞客游记》 既是地理学上珍贵的文献,

又是文笔精湛的游记文学。

当一天“驴友”并不难,难的是当一辈子“驴友”。作为一位职业“驴友”,徐霞客不畏艰难、风餐露宿,被“驴友”尊称为“游圣”名副其实。

第十位朱彝尊

生活年代:清代出游目的:寻古探幽

朱彝尊(1629年至1709年),清代文学家。字锡鬯,号竹垞,浙江秀水(今嘉兴)人。康熙时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曾参与纂修《明史》 。通经史,能诗词古文。诗与王士禛齐名,

时称“南朱北王”。受清兵南下影响,朱彝尊28岁之后,出游他乡,往南到过广州,往西去过太原,北到了京津,足迹遍及半个中国。此后,朱彝尊回到北京。在北京南城海柏胡同16号居住时,常常是一个人骑着毛驴,

走街串巷,访古探幽,完成了共42卷的《日下旧闻》 一书。此书详细记载了京师的地理沿革、典章制度及轶闻旧事,是当时最大、最完备的一部北京地方志。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皇帝下令重新修订增补,此书最终成为120卷的《钦定日下旧闻考》 。

朱彝尊最大的贡献,就是独自编写了鸿篇巨制北京史地书籍《日下旧闻》 ,在北京古代的史地书籍中,清乾隆年间编著的《日下旧闻考》 是内容最丰富的,

但它是以朱彝尊的《日下旧闻》 为基础,乾隆下旨、由官员组织的文人官方编纂的。朱彝尊还撰有《经义考》 、 《曝书亭集》 ,

编有《词综》 、 《明诗综》 等。

“日下”一词出自唐初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 中:“望长安于日下”。 “日下”即京城、北京之意。朱彝尊一个人编写《日下旧闻》 ,其艰难可想而知。他不算走得最远的“驴友”,

却是一位最勤奋的“驴友”。

关于仁者乐山智者爱水。先说中国古代十大超级“驴友”,仁者乐山智者爱水。先说中国古代十大超级“驴友”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