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丰儿童教育网

盛丰儿童教育网

关于华罗庚的故事_华罗庚的励志故事

佚名 245

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是有自己的祖国的”。这是1950年2月华罗庚在归国途中写下的《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中的一句话。这句话现在读来,依然让人热血沸腾!其赤诚的拳拳爱国心令人为之动容。

华罗庚,1910年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解析数论创始人和开拓者,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国际上“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等数学科研成果均是以华氏命名的。

华罗庚从小家境贫寒,辍学后,靠着对数学的热爱自学成才,逐步从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普通青年成长为国际知名的大数学家。

华罗庚幼时爱动脑筋,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常被同伴们戏称为“罗呆子”。1925年,华罗庚初中毕业后,就读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因拿不出学费只上了一年就辍学了。此后,他用5年时间自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

在辍学期间,他一边在父亲的杂货铺里帮忙打理,一边在空余时间学习数学,甚至到了茶不思饭不想的地步,可见他对数学的痴迷。白天,他在店里帮助父亲招呼客人,顾客来了便招待一下。顾客走了,他再次埋头苦读或做练习。有时候实在是太专注,客人来了他也不知道。日子一长,父亲便很生气,于是把他的练习或草稿撕烂扔到大街上或是扔进火炉烧掉。每当这个时候,华罗庚就拼命护着自己的宝贝,不让父亲抢走。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白天的学习时间不够,华罗庚就用晚上和早上的时间来凑。早上天不亮,邻居还没有起来磨豆腐,华罗庚就已经点着油灯在学习了。正是凭着这股惜时如金、勤奋刻苦的精神,华罗庚一步步走向数学的高峰。

1930年,年仅20岁的华罗庚迎来了一次重大机遇。他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轰动数学界,受到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的高度重视,被破格邀请到清华大学图书馆担任馆员,第二年又进入数学系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在此期间,他自学了英文、法文、德文、日文,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了3篇论文。在清华大学的知识殿堂里,华罗庚开始了数论的研究。

满怀热忱,毅然回国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已经是美国伊利诺依大学正教授的华罗庚毅然决定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奔向祖国的怀抱。1950年2月,华罗庚在归国途中写下了《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他在信中说道:“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在这封信中,华罗庚喊出了“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是有自己的祖国的”这句海外爱国知识分子的共同心声!

传承美德,提携青年

由于青年时代受到过“伯乐”的知遇之恩,华罗庚对于人才的培养格外重视,他发现和培养陈景润的故事更是数学界的一段佳话。在他亲自关心和过问下,陈景润从厦门大学被调到中科院数学研究所,最终在攻克哥德巴赫猜想方面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绩。此外,著名数学家万哲元、陆启铿、王元、潘承洞、段学复等人也是在华罗庚的悉心培育下成长起来的。

身患疾病,顽强乐观

1929年冬,华罗庚不幸染上伤寒病,落下左腿终身残疾,走路要借助手杖。华罗庚因病左腿残疾后,走路要左腿先画一个大圆圈,右腿再迈上一小步。对于这种奇特而费力的步履,他曾幽默地戏称为“圆与切线的运动”。在逆境中,他顽强地与命运抗争,他说“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

博学多才,风趣幽默

华罗庚虽然是个“理科生”,却也非常的幽默。1953年,中国科学院组织出国考察团,由科学家钱三强任团长,团员有华罗庚、张钰哲、赵九章、朱冼等许多人。途中闲暇无事,华罗庚题出上联一则:”三强韩、赵、魏,”求对下联。这里的“三强”说明是战国时期韩、赵、魏三个战国,却又隐语着代表团团长钱三强同志的名字,这就不仅要解决数字联的传统困难,而且要求在下联中嵌入另一位科学家的名字。隔了一会儿,华罗庚见大家还无下联,便将自己的下联揭出:“九章勾、股、弦。“《九章》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可是,这里的“九章”又恰好是代表团另一位成员、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的名字。华罗庚的妙对使满座为之倾倒。

华罗庚先生从小家境贫寒,19岁时又不幸染上伤寒病,落下左腿终身残疾。他虽身处逆境,却以勤奋刻苦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朝着自己的理想执着奋进、不断攀登,在数学领域取得了许多蜚声中外的杰出成就。

我们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应该学习华罗庚先生的勤奋精神、刻苦精神、拼搏精神、乐观精神,立志高远,努力进取,不负青春,不负理想,不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标签: 华罗庚自己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