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包拯(公元999-1062年),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其父鲍毅为朝三大夫,死后被追封为刑部侍郎。包公是诚实的,
少年时,他以孝顺著称。在宋仁宗天盛五年,也就是公元1027年,包公中了进士,时年28岁。包公先是担任大理寺的法官,后来又担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的知府,但他的父母因为他年老多病,不愿意随他去外地。在封建社会,
如果父母身边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就不能随便去外地做官,把父母一个人留下,这是违反封建法律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未来,会跟着儿子去外地,但父母不愿意跟着儿子去他做官的地方养老。
这种情况在封建时代很少见,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服从封建礼教,辞去官职照顾父母。因为他的父母不想跟随包公去其他地方,包公辞去了他的官职,回家照顾他的父母。他的孝顺受到了官员们的称赞。
几年后,他的父母相继去世,包公重新步入仕途。
包公能主动辞去官职,照顾父母,说明他不是那种贪恋官场的人,也说明他是一个孝顺的人,懂得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这是值得学习的。
[扩展]
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能孝敬父母长辈的人,说明他有一颗善良善良的心。有了这颗善良的心,他可以帮助很多人。我们要做一个孝顺的人,这不仅是个人的道德品质,更是对社会责任的承担。
孝顺的包拯
标签:
本文地址:
/article/4528.html
版权声明: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我们将配合处理!
用户评论
这篇文章写的太棒了!包拯真是个典范,这么强的能力却能做到如此孝顺,让人敬佩啊!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小时候听故事的时候,就觉得包拯是个超级厉害的人呢!不过没想到他还有这么一方面的表现,确实让我对这个英雄形象有了更深的了解。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到底,还是个人品格和道德修养摆在那摆着。像包拯这种级别的官,能有如此孝顺的姿态,这份真情实感是任何权力的欲望都无法替代的。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觉得这个标题有点夸张,毕竟谁都会照顾自己的父母啊,何况像包拯这样重任在肩的人。文章写得不错,但稍微有些过度渲染了“孝顺”这一概念。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小时候读《包公出使》,其实就埋下了一些关于包徵的疑问。原来他不仅官做得好,还如此孝顺于家人!不得不感叹古人的高尚品格!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的确,包拯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但我觉得文章忽略了他的其他优点。比如他的正直、刚正不阿等品质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古代社会注重孝顺,而包拯作为官员又身负重任,他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这份不容易也让人赞赏!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里提到的很多事例,我都有印象。看来包拯不仅对待百姓公正廉明,对家人也是十分真挚。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孝顺”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文章没有明确解释“孝顺”,而是单纯地列举一些事例。这样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和批判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更深刻地感受了“孝道”的重要性!无论身处什么岗位,都不能忘记基本的感恩之心。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个人不太赞同把“孝顺”作为包拯最重要的品质。他的政治才能、司法能力才是他真正闪光的地方啊!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确实,包拯作为一个优秀的官员,孝顺是其中一方面的表现,但我们更应该关注他的治国理念和实际行动。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中提到的“孝顺”例子听起来都比较牵强附会。我觉得文章的逻辑有些混乱,缺乏深度分析。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包拯是一个令人敬佩的人物!他的故事激励着每一个人,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好读啊,简单明了地介绍了包拯的人生经历和品德。让我对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全面认识!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了文章之后,我更加想要了解包拯的生平故事,他真是个令人敬佩的历史人物啊!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篇文章很有教育意义,它让我们明白孝顺是一个重要的品质。 尤其是在当今社会,更是值得我们重视和弘扬。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以后的文章能深入探讨包拯的思想和学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孝顺”一事上!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