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借光的故事
西汉时期,有个贫苦农夫的孩子,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实在是太穷了,没钱去学堂学习。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阅读书本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休息的时候,才有短暂的时间看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然而,匡衡家里太穷了,根本买不起点灯的油,到底该如何是好呢?
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噌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还官至宰相了呢。
——《西京杂记》卷二
【求解驿站】在墙上凿个小孔,偷借邻家的灯光读书。形容在艰苦的条件下仍坚持刻苦学习。
【活学活用】如今,我们的学习环境已经大大改善了,再也不用~读书了。
【妙语点拨】建昭三年,原来的丞相因病去世后,匡衡凭其声望当上了丞相。在看重私德的封建社会里,一个人如果保持贫苦勤学的良好道德形象,对个人是大有益处的。凿壁偷光的故事得以家喻户晓,流传至今,说不定就是匡衡当了大官后,借助国家媒体大肆宣扬的结果呢。即使果真如此,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匡衡宣扬的苦读精神仍值得学习。
【近义】囊萤映雪、穿壁引光、焚膏继晷
【反义】一暴十寒
用户评论
凿壁借光是真励志啊!我从小就特别佩服古代读书人的精神,这么艰苦的环境也能坚持学习,这种毅力真是让人敬佩!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小时候老师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就觉得有些不可信了,谁会真的在墙里凿个洞来borrow light?现在想想可能真的是个借鉴的典故吧。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着这篇文章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学习状态... 有时候也感觉压力很大,诱惑太多了,但还是要像庄周一样坚定目标啊!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困难不能退缩,要勇于克服挑战。虽然时代不同了,但这种精神永远是宝贵的财富吧!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确实,凿壁借光的故事激励了很多后人。 现实中很多事情不一定能像小说一样顺利,需要多些努力和机智才能找到解决办法。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篇文章没有完全讲清楚时代背景下的实际情况,可能这个故事只是用来鼓励人们的典故,不用太过于认真对待吧!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也很喜欢这种敢于拼搏的“凿壁借光”的精神! 或许我们也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不断学习进步。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很多了,不像以前那样条件艰苦,但这份求知若渴的精神却应该被永远传承下去啊!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凿壁借光的故事真是太感人啦!! 让人忍不住想加油打气!! 希望大家都能像这位先生一样努力学习,取得更好的成绩!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想说的是,虽然时代在进步,但是我们也应该保留一些好的传统和精神。 像“凿壁借光”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和践行。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故事讲得太感人了,让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学习努力的时候... 感觉那时候的日子好像很不一样啊!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个故事本身没有什么错,但是把它神话化了,就有点夸大了事实。 还是应该客观真实地看待历史事件吧!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凿壁借光的故事确实令人敬佩,但我更相信的是,只有真诚热爱学习的人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点:想要成为成功的人,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达目的誓不休的精神。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现在很多资源都非常丰富了,但是我们依然不能放松对知识的追求,就像这位先生一样,坚持学习不断进步!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凿壁借光的例子告诉我们:没有哪个成功的道路会一帆风顺,都需要经历磨砺和挑战。 只有面对困难勇于尝试才能最终抵达成功彼岸!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在寻找一些能够激励自己的人士故事,看了这个故事之后,感觉很有力量! 或许每个人都能像这位先生一样,用自己的行动创造美好人生吧!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这篇文章能引领大家认真思考: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怎样才能保持积极的心态,克服困难? “凿壁借光”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